當前位置:首頁圣陶資訊

圣陶資訊

圣陶教育|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學生觀:具體、真實、成長

教育的著眼點一定是未來人才的當下培養(yǎng)策略。教師審視我們的教育對象,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審視一個國家和世界的未來,所以學生觀的背后是教師對于未來社會的認識和對于教育本質的理解,它既是每位教師教育實踐的起點,也是把人作為目的的教育追求。

新時代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學生觀?

筆者認為,應該包括以下三方面基本內(nèi)容:“具體的學生”,即以差異化標準和個性化眼光來審視每一個具體的教育對象;“真實的學生”,即以包容的心態(tài)和專業(yè)素養(yǎng)接納學生的全部,在此基礎上研判和幫助每一位學生;“成長的學生”,即以發(fā)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層面,須關注到具體的培育對象。從孔子倡導因材施教開始,我國傳統(tǒng)教育便有了統(tǒng)一性與個別化相結合的原則。在現(xiàn)當代語境中,教師的教育思考點和教學設計的基準點主要還是著眼于多數(shù)學生或平均水平的學生,這也是班級授課的基本做法;但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僅限于此遠遠不夠。即使是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面對同樣的學習任務時也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如果一位教師心中只有“抽象的學生”,真正的教育可能還沒有發(fā)生。那么,“具體的學生”的內(nèi)涵是什么?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成長個體,他們是不一樣的,而這些“不一樣”是有價值的。在更多情況下,教師面對的是學生之間的“差異”,而不一定是“差距”。珍視“差異”,因材施教,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而強化“差距”,卻常常讓學生忽略屬于自己的閃光點,卑微地匍匐在同一個標準之下。


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策略,就是教育者手中要多拿幾把尺子,充分尊重成長的“差異化”,鼓勵評價的“多元化”,讓每個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跑道。無論是校園里的評優(yōu)評先,還是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盡可能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如“校園吉尼斯”“家務小能手”“學習金思維”······還可以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研發(fā)多層級的學習評價量規(guī),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起點,確定符合實際的學習目標,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體悟到屬于自己的成長意義。

image.png

江蘇圣陶教育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匯賢大廈B座500室
郵箱:jsst@shengtaoedu.com
電話:4008072800
熱線:4008072800
關注我們: